photo-5e019a3135235.jpg

Netflix華語獨家影集《誰是被害者》30日開播,一次上架全劇八集。

 

一開始深深吸引我的是懸疑、警察偵查又添加了鑑識員的角色;從劇情故事、演員,都非常道味,

雖然中間有些許的瑕疵,但整體來說非常的精彩⋯一次八集,不用等每週追劇等劇的煎熬

第一集就欲罷不能的追下去,整體的運鏡、畫面的呈現、對劇情的掌握度,簡潔有力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

每個案件環環相扣,讓人看得非常的精彩,尤其藉由畫面昏暗的色彩,帶出這部戲會是一個比較沈重話題,

探討了很深層的人性議題,「活著」比「死亡」還要難⋯而這些選擇死亡的人,是因為「社會觀感」、「自我價值」不被認同,所以選擇「自殺」

我自己蠻喜歡這種,探討社會議題故事的劇,先前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是喜歡到打了篇心得文,能讓人反思的劇真的值得推薦。

0415 張孝全在Netflix《誰是被害者》鑑識溶屍。(圖:Netflix提供).jpg

整部貫穿全部的靈魂角色-方毅任,是患有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員。

什麼是亞斯伯格症?屬於大眾所知的精神障礙。

“其重要特徵是社交與非言語交際的困難,同時伴隨著興趣狹隘重複特定行為

 

自已有親人是類似這種症狀的,封閉自己不善與人交際,你無法知道他們內心在想什麼

要跟他對話需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一句詞別人說出是一秒對他們來說

開口,大概是要他們的命吧~張孝全這演技真的令人驚艷

 

看劇的時候,會覺得方毅任你回答一下徐海音,說話啊!!!

因為當面對這種人的狀況時,真的就會像海茵一樣,嘆氣再嘆氣,

很無力,很無奈,這種長期相處下來真的是心力交瘁

-------------------------------------------------------------------------------

 

引入入勝的故事劇情

誰是被害者?誰是兇手?

一開始便用兩個故事構成一串死亡案件,直接抓住觀眾的目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警方陷入焦灼,

展現方毅任在掌握證物所擁有的專業度及敏銳度,兩集就簡單快速的帶出幾個重要角色的人物特性。

劇情由第一個案情-溶屍,揭開整齣戲的序幕

屍體的噁爛擬真程度,第一瞬間讓在吃飯的我瞬間反胃,太真實了。

這在幕後花絮的時候,劇組團隊有提到,花了很多心力在呈現最真實的畫面。

看這麼多警匪懸疑的劇,真的從沒一個屍體畫面呈現的可以如此讓我瞬間反胃⋯

也因為這個案件,直接切入這次的重點人物-江曉孟,也讓一直以來以釐清案件解答真相的鑑識員-方毅任,不顧一切的隱瞞關鍵證物,就為了尋找自己女兒。

他或許無法像其他人一樣感受情感,甚至略過很多情感的發生,

但他會願意為了自己的女兒,拋開了身為鑑識員的責任,甚至利用這樣的身份隱瞞,與記者海茵合作追查,只為了先一步找到曉孟

 

前兩集,完全被編劇牽著走,劇情翻轉再翻轉。當我還在想蘇可芸怎麼被殺害的

方毅任一驗屍就突破劇情,這具屍體是男的,男的?那...蘇可芸呢?!

當我們就像海茵以為的一樣,兇手是完成被害者的遺願,然後殺人的時候...

方鑑識員再次,拆穿了這層假相

『他們不是被殺,

是自殺。』

相信大家的反應,都跟海茵一樣

睜大了眼睛,懷疑方毅任所說的一切。

靠,真的假的...怎麼可能?是我內心第一瞬間的OS

 

社會認同的價值

20200406105843-84aa213379e25881ec979a23cf43ec3e-mobile.jpg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面對。

對他們來說,無法被社會接納,無法被社會認同,

他們看不到希望,只能活在狹隘的夾縫中生存

去死,當一個人有了這樣的念想,就容易凝聚著樣的氛圍。

在李雅均推波助瀾之下,第一個走向她的就是李曉孟

而曉孟點燃的第一個蠟燭,就是阿浩。

 

完全陪伴著他的曉孟,比誰都了解他內心的傷痛,不被家人的認可接納,被社會大眾所歧視的眼光

在這刻,撐不過去的阿浩,終究以女人樣子死亡,完成了自己的遺願,同時讓社會記起了蘇可芸的歌聲

1588697366274.jpg

對他們來說不是自殺,而是對這段生命點綴了最具色彩的畫面。

因為他們完成了下一個人遺願。讓社會大眾都知道,都認清了,甚至都記得了這些人。

我們都希望在生命灰暗的瞬間,有人拿著油燈走向自己

告訴你:「你不孤單,還有很多陪伴著你的人。」

遺憾的是,不論是游誠浩、蘇可芸、莊秉榮、劉光勇,周洋,李雅均

身邊都缺少這樣的人在。


這裡面最有感的故事是莊秉榮,兄弟之間的關係用「兩隻害怕影子的小狗」故事貫穿,

樂奇(Lucky)在太陽出來後習慣把眼睛閉起來,忽視所有的煩惱;

小黑則選擇躲在樂奇的影子底下,藉此來隱藏自己的影子。

莊秉榮一直以為自己是樂奇,卻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小黑....

他想揭穿弟弟莊秉耀的面具, 利用張聰建的死完成了自己的遺願

 

我們都該為每段生命雕塑著不同色彩

很可惜莊秉榮擁有絕佳的雕塑天份,

卻沒有勇氣為自己的生命添加更多色彩,如果他多了一點點勇氣,敢自己面對社會大眾

大聲說出,這些雕塑藝術品不是莊秉耀的,是他的。

那我想,這世界不會如他所想的灰暗⋯

 

當劇情發展到這裡的時候,有了很大的轉折

方毅任發現了他們團隊存在的意義

曉孟是整個運作的關鍵人物

以及記者徐海茵改變,一開始的海茵為了報導不擇手段,喬裝接近家屬偷偷錄下視頻報導

但當她知道自己的報導會讓一個人完成遺願選擇自殺時,她內心的愧疚已經遠遠的大於一切。

不再報導任何關於遺願相關的新聞。

張孝全(右)深入追查連環命案,卻意外遇見由鄭人碩所飾演的盲人木雕藝術家.jpg

同時對立的情感是方毅任,他很認真的追查每個案件,但其實他對這些人選擇自殺,他並沒有同理心,他無法體會人的情感,

他說:「他要自殺,是他的選擇。」但海茵一句話:「如果死的是曉孟,你不會阻止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二元對立的世界裡:上與下、明與暗、內與外、對與錯;有了一個極端,表示一定同時有相對的另一端存在。

 

要如何原諒,又該如何被原諒?

做錯事的人值得原諒嗎-1588320059.jpg

莊秉榮代替了劉光勇死在了彭宜羚面前,讓他得到被害者的原諒

劉光勇卻用不同的身份接近彭宜羚:「如果他死了,你會比較舒服點?」

看著她點頭,他知道該是他完成下一個人的遺願時候

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錢,想做到最後的彌補,只取回最後會花費的交通費

 

我很懷疑,難道這樣就真的能做到原諒了嗎?

或許心裡的芥蒂,確實因為這樣而有所舒坦

但引發的效應卻是,不再寧靜的生活...

店門口前總是被媒體圍堵著,走在路上也是不斷的追問著

「劉光勇自殺以死謝罪,你可以接受嗎?」

你說她心裡真的舒服了嗎?被冠上了另外一個標籤

她能怎麼回答...

這社會,總是遊走在極端與不極端之間,徘徊著。

世人總想要尋求標準答案,卻從沒思考當找到了答案後,又該何去何從?

 

所有的自殺自願者,劉光勇相對是幸福的

一路上都有妻子的鼓勵及原諒,

雖然一次又一次的走向死亡,卻能在妻子的陪伴之下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但,終究被鑽了漏洞,自殺不成,想回下去的時候,被他殺了。

小吐槽一下:這邊的警員戒備也太鬆懈了吧w0271.gif

 

明知是個整個案件的關鍵人物,還可以到一旁抽菸

 

精湛的演技呈現

三大主角一層又一層的剝開案件背後的真相

先說可惜的是王識賢的趙承寬,帶到家庭的故事,卻沒有更深入的描寫出來

跟其他兩位主角相比之下,顯得相對遜色了些。

2020043063274841.jpg

 

導演說《誰是被害者》是關於一群「想要放手的人」與「想要抓住的人」的故事,就為整個故事帶來不同檢視的角度。

想要放手的人是一群心中過不去的坎,無法面對生命,把死亡昇華成一場有意義的行為,進而選擇了自殺。

想要抓住的人則是一位父親,想為自己過去的離開,所帶來的傷害,去彌補女兒內心的傷痛

以及放不下,過去被父親一起帶著全家人自殺的女兒,每個人內心的都有一段過去,這些傷痛該如何修補?

 

許瑋甯飾演的徐海茵,可以看出她在一些眼神及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化,更能確實掌握到!!

因為兒時被父親鎖車門自殺的陰影在,海茵車窗習慣性地留了縫隙,不讓自己有窒息的感覺

而相比之下母親對父親的緬懷,卻始終無法釋懷,

母女倆最大的衝突是在買房的片段,海茵覺得父親做了一個自私的決定帶著全家人一起死亡

但母親卻認為,他父親至少沒有拋下他們一個人去死,

許瑋甯那時候的表情很精彩,懷疑、憤怒、跟悲痛,以及內心的糾結,

在情感上都在表情上呈現的非常淋漓盡致

我當下是對他父親的行為感到不屑,但,換位思考的時候卻又覺得

的確,一個人自殺,留下母女倆背負巨額債務,也沒好的哪裡去...

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又變得那麼模稜兩可
 

海茵在方毅任身上看到父親的無所畏懼,也慢慢得放下對父親的怨恨

「謝謝你,幫我把房子買下來。」

我想,就算海茵對父親有再大的怨恨再多的不滿,都抵不過兒時那些美好的記憶,

以及母親對房子有著無比的情感執著。

1588291326-c65b274878ca9a9480245cf01ece4f7f-750x422.jpg

藉由案情的推進,也能感受到海茵這角色的轉變,

從不計較任何代價都要搶到頭條版面的記者,到了後面對於失去新傳媒的職位可以微笑帶過

甚至對於,這些遺願自殺者背後的故事,想要更深入的去報導出來。

海茵成長了很多,對一種對內心的傷痛釋然了。

 

許瑋甯,真的把徐海茵角色的魅力,發揮得非常好,讓這角色鮮明更加立體!

0415-許瑋甯曝在netflix-誰是被害者-飾演角色有幽閉恐懼症-圖-netflix提供-1586934237-2-1588318789.jpg

這部劇中,有很多甘草人物,都發揮的非常到位,網路評論很多就不多加描述

這裡面最喜歡的角色是,江曉孟,扮演者是李沐

第一次看她演戲,就能把曉孟拿捏的如此到位,如此精湛的演技,果然受到大家的注目

先推薦大家看這段試鏡帶,這裡寫下劇中沒有呈現出來曉孟最內心底層的自白 點我進連結

(此片段為 李沐Moon 2018年於英國留學時,越洋試鏡「江曉孟」一角,自己撰寫曉孟心境文字並拍攝的試鏡帶。)

 

前面幾集,曉孟都還只是出現在線索裡,或是透過別人口中所描繪出來的樣子

就可以感受到這角色的魅力,叼著菸的酒店小姐-青青

砸破酒瓶仗義挺身解救阿浩的她,拖著疲憊身軀下班到醫院陪伴媽媽的女兒

都能讓電視機前面的我,感到不捨,甚至揪心!

內心一直不斷得祈禱著方毅任趕快找到曉孟。

 

她替這些遺願自殺者,點亮蠟燭點替他們守到燃燒的最後一刻

「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安慰著他們,又像不斷的說服著自己。

為什麼他們要自殺,小曉孟不懂,

長大後的曉孟終於懂了。原來,當生命過不去的那刻,自殺似乎成了唯一的出口

d4855658.jpg

曉孟拿著蠟燭在旅店外,流著淚送走了阿浩,她內心的痛一定很深,看不到希望卻又渴望被救贖

留下了線索,等待自己父親的到來,她想墜落卻又希望被拯救,江曉孟如此矛盾的在這扮演了吹哨者

真的很喜歡李沐再曉孟的角色呈現,最後兩集,是全劇的高潮

貫穿全劇的神秘人物-江曉孟,讓螢幕前的觀眾終於看到她的故事

 

藤井樹有本書是六弄咖啡館,主角在裡面表示自己的人生有很多弄

最後過不去就進到死胡同裡。

我覺得,曉孟也是...就像張馨護理長說的:「曉孟是個不允許自己放棄的人...」

可是當她周邊最愛的最珍惜的人一個個選擇放棄

就連最後一根稻草都被壓垮時,她的世界也崩壞了

阿浩的放棄是曉孟的第一弄

媽媽的遺願是曉孟的第二弄

爸爸的忽視是曉孟的第三弄

跨不過去,那就解脫吧!

20200406105843-84aa213379e25881ec979a23cf43ec3e-mobile.jpg

「如果你很累,我陪你一起去死好不好?」

曉孟第一個送走了阿浩,同時完成了蘇可芸跟他的遺願。

 

全劇的高峰在,在懸崖父女倆的對峙的片段

已然絕望的曉孟,抱著媽媽骨灰罈,終於等到父親的到來,完成了媽媽最後的遺願

全家人,再次來到媽媽最愛的海邊。

d4855657.jpg


李沐透露,自己非常懼高,當時站在懸崖上一整天內心很恐懼,到了跟張孝全拍對手戲時,感覺像人生最後盡頭,李沐說,「與孝全哥對戲都處於在猛哭的狀態,身體由內而外感受到痛苦的感覺,在化妝間時眼淚就不自覺地流。」尤其要在他面前展露出無情,不展現自己最軟弱的部分,「要很堅強,可是我辦不到,哭得一塌糊塗。」

原文網址:轉貼

這段對戲,真的非常精彩,張孝全把方毅任的人格特質發揮得非常細緻

臉部表情的細微表現,還有對女兒下一步動作的害怕擔憂、對人際關係的相處的恐懼,不解完全展現出來

「我很努力的想要讓她快樂,但真的不知道如何可以讓別人快樂。」

方毅任覺得只要組成一個家庭,他就跟正常人一樣,可以有血有淚有情感

但是當小曉孟被化學劑灼傷後,他才驚覺原來自己什麼都無法保護得了,

只有離開她們母女才不會讓他們受傷,對他們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他不曾想過,被拋下所帶來的內心傷害,是遠比化學劑灼傷更來得痛

又或者他沒有想到過,曉孟媽媽其實只是要兩人相扶相持的陪伴,這就是最簡單平凡的快樂....

d4855656.jpg

雙手被銬住,束手無策似乎表達了方毅任此時此刻最佳寫照

乞求曉孟下來的父親,在面對女兒一字字心碎的訴說

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救眼前的女兒

當曉孟説:『我的命是你給的,我現在想要還給你

爸,我已經到家了。』在講爸的這字時候,李沐這裡的的表演真的讓人感受到她對這世界深深絕望,

嘴唇顫抖到眼睛閉上的瞬間,我都在螢幕前祈禱著,不要跳不要跳...

然後,

毫不留情的往後縱身一倒,

方毅任毫不猶豫地跟著跳。

 

人生在世,有許多的身不由己,如果沒辦法跨過去

也別輕易地選擇自殺,或許轉身過後,會有柳暗花明的到來。

 

曉孟相比其他自願者來說是幸福的。

或許人生前半段過的不順遂,飽受著父親拋下母女離去的陰影

但內心始終有個樑柱在,她知道自己還有父親

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留下線索,看似絕望地等待,卻像是期待聽到父親的答案

 

「被害者都期待加害這的同理心,我相信死不是重點,

我們都害怕不被理解的死,我們都期待被理解,你有想過要拉他們一把嗎?」

縱貫全劇,方毅任其實在這裡說出了整齣戲的核心

因為這些人都期待被理解,就像上述說的,不曾有人拉住他們

「我想拉你一把,妳還活著,我們還有機會。」

d4855659.jpg

「我從來就不在你的生命裡。」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跟媽媽是被拋下的一個,從來都不曾在他的生命中

「你一直都在」

「我認識你,在你認識你自己之前。」

方毅任回答,一直熟記在他腦海裡關於,曉孟成長過程中每個富有意義的日子

我很喜歡這段,或許方毅任因患有亞斯伯格症,與人交際不如正常人那般

他也不是一個好丈夫、不是好同事、對幼年的曉孟來說更不是好爸爸

但是她一直把曉孟放在心底的最深處,不然不會在第一個案件光只有照片時就有所猜測

一步步追查知道女兒在他離開的這段成長過成,發生了這麼多崩潰的事,陷入深淵時,毫不猶豫地拉住她,

方毅任知道,他絕對不能失去曉孟,更不會再輕易地選擇離開

 

最好的證明就是,趙承寬介紹了方毅任到學校授課,還早退差點讓我們警探寬哥撲空

急急忙忙離去的方毅任,就算停了下來看了一眼的鑑識報告,還是抵不過眼前最重要的事

完全無視趙承寬的狗急跳牆的著急感,也讓他不得不好奇什麼事讓方毅任這麼急

「曉孟今天要回家。「哦?」趙承寬了然的笑了

我也笑了,腦海浮現了各種放毅任寵女無數的畫面,更有那種上門女婿要討親會先被揍一頓的那種護女姿態出現

 

誰是被害者的最後一幕,雖然定格在一家口人在海邊的畫面,

但覺得收尾在父女倆撐傘往前走的畫面更棒,兩人都迎向人生嶄新的ㄧ頁

20200509003514.jpg

雖然劇中有蠻多不合理的地方,網友也是吐槽的蠻多,但瑕不掩瑜整齣戲,劇情思路都非常明確

尤其探討的主題是讓社會敏感議題,光這點就值得給予鼓勵跟掌聲了

可惜後期的大魔王前期描述不多,最後幾集才帶出來,讓人少了共鳴感

所以林心如這段我幾乎沒有太大的感覺,給了一種自以為似的救贖

 

另外,推一下編劇埋藏了許多前後呼應的細節

後座→副駕駛

兩人合作時,海茵推開副駕駛的車門,方毅任卻打開後座的車門,兩個演員在這裡的對戲真的很精彩

當海茵發現她沒有想要套近乎的時候,前後語氣落差很明顯地呈現出來:「我告訴你,我有什麼好處?」嗜血的海茵...在這刻,展現出來。

對應,最後一路的追查,方毅任看到海茵在了解整個問題核心在這案情引發的效應,不再報導

陪著他一步步了解曉孟在這些年獨自承擔的過往,

我很喜歡這段劇中畫面:

打開車門,海茵愣了一下,不是後車門,方毅任坐進去的是副駕駛座,懷疑的眼神看著他,然後繫上安全帶...

 

遞咖啡,拒絕→接受

一開始方毅任的拒絕,到最後一集兩人一起去接曉孟回家,海茵遞給他的咖啡,

「謝謝。」

最後一集的方毅任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

還有那句:「隊長,謝謝」那是以前的方毅任絕不可能開口對趙承寬說的詞

 

當偵查隊發現曉孟和方毅任的關係時

 趙承寬說:「你不信任我」

方毅任「我看過你辦案的樣子⋯」

趙承寬最後解釋了他的為什麼,其實他們兩個都是同種人

對追查真相是一樣的執著,只是方式不同,很期待兩人組,共同辦案的畫面

 

「如果是妳,妳會怎麼讓曉孟開口?」方毅任此時對徐海茵的信任

在前幾集所有的線索都是由徐海茵主動詢問,

但隨著劇情推進,兩人培養出來的默契

讓方毅任願意放下心防,詢問這對他來說非常棘手的難題

「那就再試,一直試,讓她知道你心裡對她的在乎,」

「試著努力讓她知道你為什麼希望她活下來」

如果有台時光機,我想徐海茵一定會選擇回到,父親帶著全家人自殺的那晚親口的告訴他父親:「我想活下去。」

 

最後一樣的,故事劇情精彩,想說得說不完,只好不免俗感謝這齣戲幕後推手-編劇徐瑞良X梁舒婷

謝謝他們,用大膽創新的方式重新思考劇本,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誰是被害者』

這齣戲,用一次全集上架的方式,雖然不像每週播出,然後媒體連續追蹤好幾週的新聞報導

但卻引發了更深層面的社會議題-這才是這齣戲想要傳遞給觀眾的訊息。

就讓我們,為每段生命開始雕塑不同的色彩

請記得,用微小的力量拉住,懸掛在懸崖邊的朋友。

DSC02380-1024x683.jpg

專訪連結點我

 

arrow
arrow

    葉小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